close

認識自己文化的根

《台灣囝仔讚》發現台灣的活力與希望  文│吳華真

《台灣囝仔讚》週六10:00播出

德高 42.jpg    

社會價值的變化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克里福得.葛茲(Clifford Geertz)曾說:就個人對其世界的界定,情感的表達,判斷的決定等角度而言,在「文化的層次」上,有一個信仰、表現性的象徵以及價值的架構;而人們存在互動行為的過程,則構築了「社會體系」。
《台灣囝仔讚》第二季即將進入尾聲之際,我們想將「一些價值」傳遞給大眾。從孩子們多元且豐富的肢體表演中,我們發現台灣的活力與希望,卻也看見時代變遷下,人們看待教育、價值,那美麗「福爾摩沙」的變化。

金岳05.jpg 金岳03.jpg 

令人動容的部落文化

遴選的40所小學,有來自苗栗的孩子,他們演布袋戲的模樣,帶著山城小孩的羞澀;來自高雄糖廠故鄉的孩子,他們在劇中邀請大家去吃糖廠冰棒,熱情全不輸糖廠製冰機;也有來自台北淡水鎮上的貴族雙語小學,孩子琅琅上口演出英語話劇、分享出國經驗,童年臉孔卻有顆小大人的心;來自蘭嶼、長濱、南澳、阿里山上原住民族孩子,舞出簡單卻令人動容的部落文化。

椰油 17.jpg 圳頭 19-pts_exposure.jpg

台北體育學院動態藝術學系的蘇志鵬老師說:「我其實非常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全台灣不同的小朋友知道其實台灣有很好的文化,不只是流行的文化,不只是現在的文化。」他說:「我從他們(南澳鄉金岳國小表演泰雅舞蹈的孩子)的嘴巴裡面唱出這樣的字(歌詞)的時候,看到最原始人跟天的關係,跟那片土地的關係。」

時代變遷下,金岳國小孩子遺世獨立、不加塵染的童年之心,讓人看了為之動容。節目也是開啟親子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就像人們在討論全球議題,各國首領在哥本哈根開著環境變遷會議之時,來自澎湖的孩子也用童心、用他們最真誠的語言,倡導人類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

東衛 01.jpg 

這些都是大環境下的產物,不同主題的表演,讓《台灣囝仔讚》的觀眾看到台灣不同的文化層次,以及「正在改變」的一股力量。
然而,「這些表演,是不是屬於孩子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是不是一場『真正屬於』孩子的表演?」

 

認識文化 欣賞世界

春禾劇團團長、知名節目主持人郎祖筠鼓勵來自台東一個由客家與阿美族群融合的德高社區的孩子說:「我覺得他們最可愛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孩子們表演起來滿開心的,即便戲的一開始『阿公的拖鞋就掉了』,但是你會感覺他就很自在地繼續做他們的表演,這就對了!」

德高 18.jpg 德高 32.jpg

南門 26.jpg  

 

當我們在製作這樣的節目時,我們是珍惜的,珍惜這些老師的用心、珍惜這些孩子願意在鏡頭前大方的演出,珍惜我們能彼此分享,哪怕是透過一場表演,也看見教育的動人力量。

如果將文化比喻成一首曲子,那麼,就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許允麗老師鼓勵孩子的話:「我們一直覺得,音樂不應該屬於一種貴族的文化,它應該是要讓所有人有興趣都能去接觸它。」

一首樂曲的變化性很多,有的地方是用和聲,大家是一致的,有的地方又像男女主角在對唱。如果我們可以把這種旋律的歌唱性或優美的程度做出來,相信在整個演出上就會非常的精彩。如何建立孩子成長過程中,認識自己文化的根,並懂得欣賞這個世界,這也是《台灣囝仔讚》的節目精神。
 

 德高 10.jpg 

台灣囝仔讚二、三月播出內容,請上節目Blog:http://taiwanchild.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chi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